天下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皇叔细节盘剖与疑点分析(三)

(二) 

不定时更新于此篇,万字后停。

————

45.张公案和皇叔的这段关于怀王瘸腿说辞的矛盾是怎么回事?是张公案里面的众人传闻有误吗?但是兰大人是三品大官,是近距离接触过怀王的,怎么会认错呢?


46.为什么小云要行刺小柳作为投名状?后来又改成扎了叔一刀是怎么回事?以及,关于云对小柳的感情变化分析。

答:怀王府家变,启赭召见叔时手里一直摆弄折子,那折子估摸着就是王府家变折子。云说不是自己通风报信的,又说了句男人也不靠谱,初看可能会以为是调侃何重一事,但重阅可以发现其实在针对小柳。启赭见叔前刚见过柳云,云笑说不是自己通风报信,那么通风报信王府家变的人应该就是柳了。

从写作手法来看,叔在这里看到的应该就是刚结束了关于投名状的谈论的云柳,因为这是全文叔视角中行刺案之前唯一一次云柳二人联袂同行。

根据后文云柳分别对刺杀的反应和事后阐述可见小柳一开始拒绝过行刺自己的提议,云毓对此评以“故作清高操控旁人”,并在叔面前不动声色地再次讥讽柳。叔习惯性戴上滤镜为小柳说话,小云住嘴了。

我想,小云早期对小柳应该是看不惯的,这个看不惯,如果排除一些先天磁场不合和后来对怀王的感情变化,那么应该是来自各个方面的不服气——同样是给皇帝做事,偏偏小柳名声就很好,叔明知道柳算计叔,但还是很倾慕柳;清流世家出身就是好啊,就像叔看到柳自觉不是一类人一样,云看到柳可能也有这种看到对立面,看到站在光里的人的感觉,但云是很骄傲的,他不会承认这种感觉。他应该有暗暗和小柳比较,觉得这人很虚伪,明明就是在算计叔,凭什么能得到叔的真心倾慕?明明也会使不入流的手段,却能得个君子名声;明明自己和皇帝先在一起,这人却能靠着掰倒怀王的功劳参与进他们的计划而且很被看重。

所以小云扎柳相,一方面是基于形势和立场判断下的考虑,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私心——我老早想这么干了。

后来叔从暮暮馆出来的消息一出,小云肯定是醋了,所以改成扎叔一刀。

叔“死”后,柳扛下大多数罪名,辞官离去,云对柳的感情就有了变化。他发现,柳这人真的是君子,屡屡面对自己的为难却不辩解。在画柳番外,小柳对云毓也有表现出怜惜与理解之处,看到云毓脸色不好还关切问他是否要同自己一起出来。我甚至怀疑,如果当时云毓答应一起出来,他甚至有可能把怀王托付给云毓。那么,在怀王案期间,柳对“寡妇”云是否有更多的照顾关切与理解?尤其是柳自己扛下很多罪名,直接辞官,叔都觉得过了,小云作为当事人肯定也这样觉得。甚至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云承了柳的人情。

小柳的承担责任与辞官,让对叔有喜爱和愧疚之心的云放下“情敌”滤镜。

所以皇叔后半部的叔云柳戏份中,云毓对小柳一直很客气尊重。而不是如前半部中那般:在叔面前对小柳各种阴阳怪气:男人也不靠谱;柳桐倚这个人很棘手,你清醒点不要恋爱脑...


47.如何理解皇叔结局与书名?

答:第十一遍重温皇叔,被第五章叔和启檀的互动再次激起分析欲望——

“倘若在平时,我一定先难为难为启檀,让他多喊几声皇叔,方才问他有何事,但今天实在没有那个心,便直截了当道:“又因为什么缺钱使了?”

虽然表面上皇侄很让叔头疼,但其实叔很乐意被叫皇叔,被他们需要,他是真疼爱侄儿们,一方面是因为叔本身就是重情的人,一方面也因为他骨子里强烈的被需要感。

尤其是在父母都去世,王妃又不理他,妻宁子顺的美满婚姻、家庭幻想无望的情况下,这种被需要感会更强烈,无论来自家国天下还是来自亲情爱情的被需要。

所以所谓“为难”启檀,不过是让他多喊几声“皇叔”罢了,只要启檀是景卫邑的侄儿,无论四千两银子,六千两银子,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叔都会给他。

而与不拘身份,不计回报的无私真情付出的景卫邑相对的真实合理的现实皇家亲缘是这样的——被亲生母亲和太傅为社稷调换身份的景湲景洬;被侄儿应昌帝猜忌的无私忠臣老怀王景重舒;为避嫌而不借钱给玳王的其他皇室成员;从小提防启檀的后党;把启赭当皇帝教养而几乎忽视孩童感受与喜好需求的太后......

因此,景卫邑折梅,毫无疑问象征无私又纯粹的人间真情。

此书以皇叔为名,非与爱情相关,而只因“皇叔”这一身份是景卫邑前半生的结,他为此身份奔波周旋,最后终于成功抛弃了它,并在廊下看到厅中一幕时与它和解——此时的启檀接替了当年景卫邑的身份,继续将这幅人间真情卷画下去。叔看到这一幕的心情并不以回不去的怅惘为主,更多的应该是欣慰,即使是在皇家,也有纯粹真实无私的亲情。

启赭去世是明面上皇叔身份的彻底破碎,廊下厅中的情节,则是真正意味着叔与自己的出身、源头和解,和皇叔这个身份和解。

(2022.9.4补充——关于以启赭去世为结局这点再加个插叙如下图↓来源于微博用户其姝未屑也。)


尽管世间再无怀王,皇叔故事结束,但景卫邑依然是启赭的叔,是启檀的叔,启檀说,“在叔面前,侄儿永远稚嫩”,启赭说:“皇叔,朕答应你,那座皇陵依然是你的”。尽管当时启赭赐的是假药,但那句话却是认真的,是一种叔现在才明白的,启赭最后的暗喻与心意——你永远是我的叔,我不会强迫你,我尊重你的选择,我相信你最后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有人会问为什么最后启赭是叫皇叔而不是叔父、叔、浚叔、承浚。我想,除了启赭对叔复杂情愫的逐渐沉淀之外,在意象上更因为这本书名叫皇叔。它讲的,是一个位高权重的皇叔如何与这一身份周旋,又最终与这一身份和解的故事。

通览大风刮过笔下故事,不难发现,她的故事都有一个核心,即真情。这里的真情,不是大多原耽所书写的偏执的、高占有欲的激烈爱欲,而是白粥淡茶式的世俗温暖。所以,私以为《皇叔》主角的底色并非悲剧,没有所谓皇家悲剧轮回与叔帝存在爱情却爱而不得之说。

这本书中的主要角色,包括画柳番外的叙述主角景洬,都在寻找真情、真心。又因为个人视角、大环境背景、身份、性格的限制,屡屡错过。有的真情能得到回应,有的真情却堪堪错过,有的真情永远未能察觉,待到察觉时,已是回不去了。


48.为什么启赭总是唤叔的表字

答:为什么启赭每次想要跟叔交心时都要唤他“承浚”而不是“浚叔”?如果亲政那日可以用立威来解释,那么私底下大可不必这样喊。我感觉,启赭想和叔拉进距离,得到叔的信任和认可,唤“浚叔”会更有效。所以这就看出双方在认可的关系定位上的不同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双方都不喜欢彼此以君臣身份相待,也就是怀王和皇上。然后可以看出,叔更希望是叔侄,我侄启赭。启赭嘛,他不要君臣也不要叔侄他是想要什么?一目了然。

启赭对叔的三个称呼代表三种关系的定位。“怀王”代表君臣,“皇叔”指向长幼。

而事实是,“皇上近年已经很少唤我皇叔,一般都称我怀王,或喊我一声承浚”。从《皇叔》正文中不难看出,启赭在正式场合多唤叔为“怀王”,那么可以由此推出“承浚”一唤则贯穿皇叔故事线开始前的所有私下场合,对应那句“一般都称我怀王,或喊我一声承浚”。启赭他不要长幼关系。


大风说过,“皇叔他喜欢别人喊他承浚其实是身居高位的悲哀。古人一般称呼别人的字比较客气,再亲近点会直呼其名,但是皇叔因为身份的关系和人家正好反过来,他可以随便直呼别人的名字,所以他喜欢喊别人的字表示亲近友好,他也希望别人称呼他的字就好,而不是殿下之类的。”如此看来,表字在文中象征叔追求的平等、真诚的相待与陪伴。

而启赭知道叔这一想法,他愿意给叔这样的相待和陪伴。是不是爱情先不说,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启赭想跟叔亲近,从早年的盼着叔进宫来看自己到自己主动去叔府上找叔,一个帝王那么主动地去亲近一个人,小云那句“当今圣上最亲的叔”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尤其在皇叔前半部,谋反背景下,这样的称谓更显出希望坦诚相待如实相告乃至于开诚布公掏心置腹的恳切——“承浚,你的话,一直让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承浚,朕一直想问你一句话,你心里到底装的是什麽”。

这点从后半部叔侄二人重逢,启赭不再唤叔“承浚”,而是唤“叔、皇叔、叔父”,更可凸显帝的心态转变。尤其是二人最后的独处中,帝唤的是不是“叔”,而是“皇叔”这个称呼,不是用叔改名换姓人在民间,启赭尊重与承认他的新身份所可以解释的了。为人父亲的帝此时已经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了,最终的最终,还是把叔作为他的皇叔来看待。

而叔则始终从未想过把他纳入平等、真诚的相待与陪伴的考虑对象,也不会接受。


49.叔有找情感寄托吗?/启赭替身论/柳桐倚替身论

答:皇叔前半部故事的进行时间线是叔叔谋反前几个月。景卫邑这此前那几年忙着谋反呢。但因为要举事了反而慌了,跟战士要上战场前要跟心上人告白是一个道理。他确实孤独,但为此急着找情感寄托感觉太感性化看待这个人了。单看皇叔这本可能可以成立,但在张公案里就不成立,而张公案和皇叔是一个背景。景卫邑在女儿村案件后提点与掩护兰珏,假装没看到兰珏的转身,兀自走向云棠,而后与云毓同进出,就是已经开始卧底了,后来跟云毓各处看戏吃茶,都是打着玩乐名义去接触谋反势力。这跟皇叔里头借口玩乐请云毓到府上谋事是一个套路。

就算叔真的有找情感寄托,那也是因为柳。

叔一开始是觉得被防着没意思,后代生下来最好也只是跟自己一样,外加想要安一安太后的心,于是假装断袖。但他依然是双性恋,风华正茂,有对姑娘爱情婚姻的美好向往,听闻李茹茹芳名不禁心生动摇,同意结婚,结果新婚夜受到打击。

两日后在琼林宴见到刚长开的成年柳,一见倾心(关于这一点大风也有在书外明确强调过叔是在琼林宴就喜欢上小柳了)于是断袖成真,从此口味从美少年(装的,古代龙阳乐趣往往在于长幼。叔在伪装阶段指不定只是和少年聊聊天。所以大风刮过在微博说“只是陪孤聊天的人罢了”放在假断袖阶段是成立的)转向喜欢年长一点的,但是要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子。后来的长期床伴楚寻——官宦人家出身,样貌好,会说话,气质好,饱读诗书,背影像柳,都是照着柳的模子。

因为叔认为自己和柳不可能,所以要找情感寄托。

从这个角度看,小云是个意外,是出于卧底需求而得以走近的关系。尽管双方彼此克制,提醒自己不要对对方动情,但长久相伴终究还是有了情愫。云是叔“这些年来,唯一不拘身份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是孤独的叔唯一的“知音”,即使这段感情“是我骗来的”。所以不能说云毓是叔对启赭或小柳的情感寄托转换。

事实上,云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占据叔心中特别重要的地位,从叔陈尸时,潜伏的魂魄对云有反应对帝却没反应就可以看出。叔云二人除掉谋反背景和小柳存在的话早在一起了。云毓熟悉景卫邑,看出景卫邑一直牵挂小柳,所以圆滑老道如他,会在小柳提出“久闻怀王殿下不近女色,是否换另一条线查更加妥当”时笑道“此计甚毒”。而后向皇上道,看来柳大人可望成为朝廷栋梁。进一步推动柳桐倚成为亲手设计景卫邑的中心人物,策划头子,把他彻底推向叔的对立面,是有几分切真切实的情敌心理在里面的。他也是皇叔正文里面第一个表现出对叔叔的占有欲的角色。譬如在宫门前一次用“男人也不牢靠”讥讽小柳,一次醋溜溜嘲弄叔没等玳王开口就先留柳相还用玳王做借口,更是反常到叔叔已经发觉不对劲的地步。谋反当天云毓表现更反常,甚至根本没有用心伪装,但是叔不断忽略了他的一系列反常表现,选择相信他,甚至自己为他找台阶下。在山顶上还不知道宗王事情时,前一刻还在犹豫要留下还是跟云毓一起走,后一刻云毓出来,他就做出了选择,进行了二人共白头的告白。。结果剑横上来了。。。


50.为什么皇叔的柳跟张公案的柳差距那么大?/柳桐倚辞官且完全不愿再回朝廷完全是因为怀王吗?

答:除掉大风写作张公案皇叔系列的时间跨度太长,对同一个角色的想法和塑造会有变化的可能之外,柳桐倚的形象在张公案和皇叔中的差别就是刚入社会前的学生仔和在社会上打滚六七年后的老江湖的差别。

小柳是世家出身,他的仕途不会像屏屏那样遇到很多人的刁难,而是会比大多数人顺一点。张公案里他刚进官场,还比较少年气,经历的,亲眼目睹的不多,比较单纯,会为不公不正不仁不义之事喜怒形于色。

但是后面他肯定会遇到很多无法两全的挣扎,要直面与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可能还没法解决。或者采取不好的解决方式,会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做自己不认可的选择。

这导致他内心会有一个矛盾的过程:到底是过程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

从政治上来看,虽然现在表面上说过程重要,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看结果不重过程,何况古代,更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从柳远用兰徽做局,李岄用女儿监视怀王府这些行径就可见一斑。此时怀王还没有打算无间道,但是他们已经急着防范乃至设计怀王,仅仅因为皇叔有谋反的能力,在他们心里皇叔就有了原罪。

柳会仕途中一定遇到过很多纠结。可是他的长辈上司大部分都会告诉他,看重结果,不然办不成事,为官不要太天真。大家一直都是这样做事的。

所以他的思想会有一定程度的转变和短暂的笃信。这点从他在皇叔谋反一两年前,提出床笫计就可看出来,这个时候的他重结果胜过过程。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咱们也知道了,他彻底质疑与推翻过去某一阶段的处事标准和生活体系,就连后来启赭亲自来请他他也不回官场了。

柳桐倚不是恋爱脑。怀王案只是一个导火线,真正让他辞官、乃至瞧不起自己的,绝对不可能仅仅因为景卫邑。柳是一个,面对云毓的讥讽,会认真反省自己是否果真如此的人,他有良善包袱,自我道德要求高,所以会频繁自疑,对云毓的宽容忍让乃至成全和助攻,都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善良无私,不喜与人争的人。作为家世与才貌兼备的天之骄子,小柳很可能自幼就习惯做什么都是最出色、第一流,习惯了功名利禄常相伴,以至于没有兰珏那样对出人头地的追求、景卫邑那样对清白名声的执念,顺风顺水(大风刮过博文:柳桐倚办过的唯一一件冤案就是怀王案),本性善良,不易对他人滋生嫉恨之心、攀比之情与贪欲,自然就有平和淡然的状态,这样的人如果人生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更大的困惑,只能是来自精神与道德层面——超我的突破,内心的圆满。

一个人外在的处事作风与作态、社会形象、性格会顺应环境进行调整,乃至气质也会因经历和环境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但最根本的精神内核是不会变的。所以叔无论是在桂花树下还是琼林宴上,是在水榭里还是在天牢中,直至承州重逢,看到的始终是一双清澈的眼睛。(当然,不排除某只傻浚无可救药的颜控属性影响。。)

当他如承浚一般看透一些譬如身份原罪而无法改变的事实后,要想使自身清澈的本心得到圆满,遵从原来最初的心灵意愿,只能离开那个让他心灵痛苦的环境,去民间、去江湖、去其他地方谋求心灵的安定。


51.天牢里云毓那句“他怎么会把你和家父关在一起”是不是说明云毓知道启赭对叔的占有欲?

答:不好说。但就算不提占有欲,有一点很重要——世人眼里的景卫邑是皇室而云棠不是。

小云知道,云棠其实是景棠。

所以这里小云说这话的心理是很复杂的。

以及,他脖子上的红印肯定是方才去见云棠时被云棠掐的。


52.如何理解结尾帝陵一段【我转过身,依稀仿佛,听身后有人喊:“承浚。”

我回过头,一片帝王埋骨处,何来那个喊我字的人?】

答:我们从表象和表象之外的内涵衍生来看这段。

表象——

喊字的人是谁?对此大风在微博回答过帝陵唤字者是云毓。

表象之外可以从以下元素去分析——

“一片帝王埋骨处,何来那个喊我字的人”这句话的重点是“帝王”“埋骨”“字”。

上文“承浚。”即字;帝王指向启赭;埋骨——启赭死了。

大风在微博说过:“皇叔他喜欢别人喊他承浚其实是身居高位的悲哀。古人一般称呼别人的字比较客气,再亲近点会直呼其名,但是皇叔因为身份的关系和人家正好反过来,他可以随便直呼别人的名字,所以他喜欢喊别人的字表示亲近友好,他也希望别人称呼他的字就好,而不是殿下之类的。”如此看来,表字在文中象征叔追求的平等、真诚的相待、陪伴与爱。而启赭知道叔这一想法,他愿意给叔这样的相待和陪伴。是不是爱情先不说,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启赭想跟叔亲近,从早年的盼着叔进宫来看自己到自己主动去叔府上找叔,一个帝王那么主动地去亲近一个人,小云那句“当今圣上最亲的叔”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叔叔有意识到这一点吗?不确定。但是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会把他们全部归到亲情那里,无论是感情上还是理智上,这都是需要含糊带过去的地方。在小柳船上看到启赭的信之前,叔对启赭的印象,很长一段时间定位在“帝王”这个位置上。二人关系在叔心中,君臣占比更大。但是看了启赭的信之后,叔叔心中那个遥远的小孩忽然又活了过来,感情呈压倒性上升,叔侄占比终于又压过了君臣,并经年沉淀累积,到最后,叔叔决定带上那个青花瓷瓮就说明了帝在他心里的分量沉淀多年更重了。他与皇帝生离十年里他对帝的感情是“不思量,自难忘”。也许不会刻意去想,但在独处无事做的时候,或者遇到类似情境时,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也许会理解启赭的那种亲近意味,并心疼与后悔辜负吧。

其实我很怀疑柳到底会不会主动喊叔叔承浚。毕竟叔柳在一起,余生几十年,不是柳相怀王,景卫邑柳桐倚,而是赵财梅庸。

所以承浚这个表字的意味,在皇叔一文中的象征,对叔的意义,很可能已经和小皇帝一起埋到土里去了。叔叔不再执着于此,他已经有了小柳,他想要的平等、真诚、互相珍爱的相待、陪伴都已经从小柳那里得到了。

作者安排小云喊叔那声承浚,明面上是对曾经船上叔叔对云的请求的回应,代表小云放下了,也代表叔放下了。暗处,又像指启赭对叔的情,叔对启赭的情的一个寄托的终止符。从此于赵财而言,皇家事终,世间再无皇叔。

叔云帝三个人都在不同意义上解脱了。和桃花债结尾宋再看到天枢时的情感内涵基本上是一样的——“我朝他行去的身影望了望,许多许多年前的往事早已像当年晨曦中的木香花香气一样,淡入清风,踪迹不见”,都是一篇乐章的终止符,一切都散了,踪迹不见。

其实仔细想想,叔对帝的感情还真有点意思。他判断小云小柳对自己的心思,都不确定。唯独在判断小皇帝对自己的心思时还蛮肯定的...而且作为一名长辈,他在知道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对自己有别样心思时,却没有涌起恶心、反感、厌恶、嫌弃的心情,没有评价启赭对自己的心思,而只是坚定地陈情了自己的态度——【本王与启赭,毕竟是叔侄,他毕竟是皇帝。即使我知道启赭对本王有叔侄情之外的意思,我也要装作不晓得。这次我已算尽我所能,对得起启赭。】

这就很含糊。

所以很多读者评价叔这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对某些事情故意含糊过去云云,不是没有道理的。


53.东瀛浴池一节有何意义?

答:一,体现叔对柳的感情;二,引出启赭出场。

在东瀛间,小柳在肉体上对叔依然有吸引力。因为这一点,叔接受不了小柳被别人碰和在小柳面前让别人碰自己,所以提前出去了。小柳紧随其后,却是因为意识到那些女子不对劲。叔和万千山都不以为然,就在他们误会小柳时,小皇帝出来了——原来那些东瀛女子其实是小皇帝的人,是勘察鉴定景卫邑身份的,所以对三人身体分外感兴趣。


54.叔在黄历一段心里的人是柳还是云?

答:这个不必纠结。叔叔和小柳的来往基础在此处依然很浅,在黄历这一段叔对云柳的态度重点不在于不是心里有谁,而是他信任谁。

他不信小云,当小柳在他面前澄清帝云误会,他不惮以阴谋论猜测。

他信任小柳,心里依然为小柳心动,但是叔此时给不了小柳未来。叔在此之前,已经接受赐死了,在叔心里,自己时日无多,是将死之人。所以他劝小柳如果心里没人,赶紧找一个,这是叔心软了。反而是在船上对云毓的话,貌似有情,但放在他自己时日无多这个背景下,就显得非常狠心。

云毓不知道小皇帝赐药的事情,否则后面不会和万千山一起搭柳桐倚的船跟上叔,万千山下船道谢可能只是一个借口,掩饰他们因为担心叔而赶过来,并以万千山之口告知云毓态度。

总之云毓知道叔是为了小皇帝而来。叔在时日无多这个背景下,已经不求余生,而只是想知道有谁对自己有过真心。他在黄历那一段,对小柳是心软➕心动➕遗憾的心理,对云毓的心理是决定放下。


55.云毓戴着他兄长的人皮面具邀请叔喝酒这一情节中,云对叔什么感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那晚喝完叔就跟小柳说自己和云之前从未有过情字,是不是代表叔放下了和云的感情?

答:云毓戴着面具邀请共饮的那个晚上,叔依然对小云带有一点期望,问他不是在治水吗?为什么来这里。这说明其实治水还没完成,但是云毓擅自离岗。云毓听到叔的发问,当时的反应是眼神莫测,顿了一会,片刻后才说是放心不下皇帝。所以这里云毓的理由可信度存疑。而结合后文万家船上再见情节可以得出,云毓就是为叔而来的。云毓戴哥哥的面具是明面上戴给其他人看的,他根本没有想过能瞒过叔,他很可能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过来了,也没想过要面圣,但以他的性格和叔云此时的关系、信任度,他不会承认自己是为叔而来的,只能拿启赭做借口,因此当叔说建议他直接面圣,他只能被迫面圣。

而那一夜叔原本还有期望,提出疑问,得到小云的答复,期望落空,决定放下,所以有了第二日对小柳的解释与自己内对与小云之间关系的判断独白。

叔这么跟小柳说,一方面是对小柳的误会的解释,一方面不管他有没有放下,至少是决定放下了,而且这个时候叔还不知道云帝是假的,为了不那么狼狈和丑角,他肯定也会这么说的。甚至可能还在强调启赭没戴绿帽。



56.叔为什么要追去万家大船对小云告白?小云为什么拒绝他?

答:由上一问答可知,当小柳说启赭和云毓的关系是清白时,云毓的行为和借口在叔这里就变得不合理起来。叔这里有一个云不喜欢自己的思想基础,思路当即阴谋论,跳到云毓血缘身份上去。


原文叔在见到云毓后有一段内心独白是【我本已计划好一切,却不想又出现意外,心中混乱一片。】

叔在乘小柳的船赶上万家大船时心里有a计划和b计划,这两个计划的共同点都是需要景卫邑出面。这点我在之前的细节与疑问(二)中提到过,叔的筹码不多,底牌全无,只能打感情牌和放迷雾弹。


a计划,如果万家兄弟真的要对启赭下手,叔带着小柳过去可以阻止吧?即使不能阻止,他也要过去。他的身份在那,总能让人有所戒备。就算是死他也要保下启赭。

b计划,如果是叔自己误会了,那只剩下一个可能,云毓是来找叔的,云毓对叔有情。而且同时叔叔需要找台阶,向云毓告白就是一个台阶,解释自己赶来的行为。但是,b计划有个前提我不是很确定,叔是在见到室内其乐融融歌舞升平后知道自己误会了呢还是听云毓解释完后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呢?

反正无论如何,云毓都被排在启赭后面。甚至是一个台阶和借口。

但我不大清楚云毓是怎么想到的,云毓似乎笃定叔对自己的告白是假,然后由此才联想到叔是为帝而来,再猜到叔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云毓介意这一点,然后哗啦啦抖出血缘身份把彼此的心都捅了个破烂。


57.帝云之间关系究竟如何?启赭在山顶上为什么在众目睽睽之下喊云毓为“阿毓”?后来又是为什么总在叔面前这样喊云毓?

答:从来没有过爱情。帝云之间有过友情,是一起长大,一起读书的情分,小皇帝对云毓的好,有拉拢重臣子弟的目的,但这不影响他们之间一起长大的情谊,他们的政见是相通的,于个人层面上,云毓很清楚启赭何等聪明睿智,很了解启赭这个人,这是他背叛父亲倒戈启赭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但在山顶上,云毓对启赭态度客气并后退,而启赭对云毓说,“你怎么总是这么...”,可以看出云毓与启赭之间以君臣关系为主,云毓把关系定位在并只想定位在君臣。但无论如何,至少帝云之间是可以互信的存在。

这里可以与叔云关系做对比,同样是君臣,云对皇帝却没有对怀王时的那种熟稔和玩笑的态度。

何况帝云之间的侧面和正面描写互动,其实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出敲打(政治)➕拉拢(政治)➕亲近(发小)➕捅刀(情敌)➕体谅/惺惺相惜(发小,一起守寡的姐妹)的意思。。。。我觉得都是成立的,即使是同时并存也不矛盾。

譬如山顶围擒那会,就是敲打➕拉拢➕亲近➕刺激叔叔➕情绪激动之下的脱口而出。

番外《画柳》——

【皇帝的声音蓦然有些高了:“还需要查?景卫邑这些年所作所为,是朕诬陷他,是云毓诬陷他,还是宗王诬陷他?他也都一一认罪,还是对着柳卿你认的!”】

启赭在天牢得知叔死讯,情绪失控。云毓不在,叔躺尸,又非正式重大场合,帝在小柳面前称呼云毓就变成“云毓”了。

这里帝情绪失控,说的是真心话。

也就是说他平常心底对云毓的称呼就是云毓罢。

【皇帝道:“柳卿果然是一派一丝不苟的大理寺作风,那么你告诉朕,当真按照刑法律例,景卫邑的罪,当如何判?朕饶他性命是否是徇私枉法?”

柳桐倚道:“所以,臣觉得,怀王殿下自尽,或许是最好的路。请皇上放宽胸怀,臣先告退。”】

徇私枉法(划重点)

人证万千,启赭已认定叔是要谋反,那支朝着帝射去的冷箭又如何不会让帝以为叔要自己性命,但帝依然愿意为叔徇私枉法。他的愤怒自白,是否带有真心被负,叔要杀自己,自己却依然舍不得对叔下手的自恨?

而结合后文叔不信帝,以为帝要杀自己,但依然愿意为帝去死,更令人生感慨。

8.67补充——

总结全文,启赭喊云毓为阿毓的场景有三种——

一,山顶,众目睽睽,怀王云毓立于悬崖边上。启赭情绪激动之下的脱口而出,包含提醒云毓身份和情分,刺激叔的含义。这里的刺激,可能有私情(拆散叔云)也有与景卫邑同为上位者之间的拿捏意味——你的人其实是我的人。

二,怀王“尸体”旁。当时帝云二人之间独处,所以说话比较随意。也可能,启赭故意以此刺激叔,检查他是不是假死。

三,重逢后,与叔独处时。可能是进一步刺激叔叔的私情恶趣味,也有可能是侄儿对叔叔的信任,反正现在没啥造反卧底事了,不必隐瞒自己和云毓关系近。

无论哪一种场合,都是在不需要隐瞒帝云互信,关系紧密的情况,都是在非官方重大场合(官方重大场合譬如朝堂议政,百官在场的时候吧。。。)

可以从写作者的角度去切入分析,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目的,达到了什么作用,那就更好理解了——其一在于表现帝云关系亲近,这是小云做卧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其二在于让叔误会,误以为启赭云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是互相爱恋的关系,增强叔对云毓的猜忌与不信任,乃至于三年后叔依然不敢信云毓对自己有情,也不敢对云毓做什么......(启赭真不愧智商天花板)。。。狠狠拆散叔云CP......


58.“那云大公子也替我捎一句话罢,我从来都很喜欢他,云毓也罢,万小公子也罢,日后多保重。”叔说的哪里是云毓与万小公子的区别,实则是对小云先前在船上对叔赌气说的话的回应——强调无论你是云毓还是景毓,在我这里都是不变的。肯定了前期彼此戴着面具的往来与陪伴中的真情。

云在船上发言理解详情见此合集中的《坠英之恨》


59.启赭跟小柳说话后叔眼前发昏,说明以前帝柳不是这样相处的,小皇帝这是故意做戏给叔叔看的。后面甚至还强调然思并未娶妻。以前我想着小皇帝是故意撮合叔柳,但是如果要这样,何必做出对小柳分外亲近的模样呢?因为真的迫切希望小柳回朝廷吗?他是不是认为小柳回去了,能增加皇叔也回去的可能性呢?故意点明芹菜巷是以欺君之罪作为谈判筹码敲打叔柳吗?还是说在撮合叔柳,觉得这样两人都能和自己一道回朝廷了呢?


60.在薇信读书APP里看到过一段画柳段评,现在书下架了找不到段评,依稀记得约摸这个意思



61.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皇叔里面,叔有后悔的时候,都是面对柳桐倚,他只对柳桐倚后悔过。

一次是夕阳下问小柳对自己的看法后悔,一次是水榭告白被拒后悔,一次是后悔求柳桐倚带自己出承州。加上番外的话就是后悔给小柳喝酒。

除此四次之外,叔做任何事情都从未言悔。譬如谋反与诈死这样的大事,自嘲是个小丑,但只字未言悔,也未流露悔意。印象最深刻的是天牢里,对侄儿们的说情,答以“事已做出,便不言悔。”虽然双方的指向理解不同,但叔叔说的是实话hhh他真的很擅长以真话给出假答案。


62.整了整东平城叔帝重逢后充满各种混乱回忆插叙夹杂的时间线如下。↓代表第二天。

——————

东平城街上叔帝重逢。叔柳帝叙话,帝点明芹菜巷之事,并邀请柳桐倚回朝做官被柳拒。晚膳后帝宿柳船,吩咐叔在早膳后去房中见驾。

早膳后,叔帝独处房中,叔饮下帝赐“毒药”,叔侄对谈。

傍晚,柳桐倚自曝当年对怀王的一系列布局之事。当夜叔梦王妃惊醒,云毓戴云载面具邀景卫邑共饮被景卫邑识破。

叔云共饮闲话到天明,柳桐倚送热水。

药膏与黄历事件。柳指出皇上与云毓并无爱情关系。景卫邑联系云毓举动,心生疑窦,请柳船追赶万家船,到船上向云毓表白被拒。

傍晚,临桥镇,太后来信,叔帝最后一次叙话,叔劝谏景启赭早日回朝。入夜,帝离去。晚膳后,柳转交张屏来信与景卫邑。景卫邑向柳桐倚托付后事被拒。

次日至苏州,傍晚叔柳告别、叔云告别,叔随王有离去。柳心生疑虑。

王有马车上,景卫邑得青花瓮,回忆过往。

王有把景卫邑带到海边后瑞和船至,云载搭柳船对叔道谢并转托云毓之言。

叔柳对饮,叔“死”在柳怀中。

景卫邑再次醒来后发现没有死,得启赭走前留信,知晓启赭心意。

与柳告别,在爪哇呆了不久后认清自己的心,回去追求柳桐倚,几次故意制造偶遇,终于彼此明晓心意,确认关系,有情人终成眷属。

——————


皇叔后半部,自从叔帝东平重逢后,就各种插叙倒叙。时间词上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夕阳,落日,黄昏,傍晚,入夜,夜中。叔云叔帝的终别,都是在秋天的夕阳下,是在八月的时候,在中秋之前。叔的生日也在八月。

叔帝最后一次单独谈话,是在傍晚,启赭在房中最后一次唤他皇叔;启赭离开是在夜中,夜幕重重;叔云告别,是夕阳之下。从此无论叔云叔帝,都是十年不见。后来启赭重病,叔从海外赶回,又是秋时。

八月,五月,秋,是《皇叔》三大不同时间剧情段的三大重要时间词,互相填补空缺。第一时间段即皇叔前半部,景卫邑谋反于五月,于五月诈死一别故人。第二时间段即皇叔后半部叔与故人重逢,先后依次在七月底和八月初,而后在中秋(八月十五)前与故人们先后再次“诀别”。再后来,是第三时间段,又是五月,与然思出海,何尝不是一种与故人的再次诀别,再见只得秋山红叶几重,冰冷墓碑一座与遥遥“承浚”一声。叔柳秋时方回,这里的秋时应该是中秋后,与第二时间段里叔在中秋前一别故人相对应,进行一个照应与填补。

而纵观全文,其实书中人物种种结局,多有性格和出身决定命运的冥冥之定,无论是小云还是小皇帝,都只有一条路可走,尤其是小云,出身不干净,老爹要谋反,身上背负了太多。叔跌宕起伏的坎坷半生更让人不由得唏嘘万分,整个卧底案从他不信任启赭这个前提就已经是一条死路,软禁是不行的,无论是否洗白,都太尴尬太小丑,感谢大风没有让我看到叔更尴尬更落魄的机会,包括那略去的白龙鱼服的最初三年,何尝不是一种作者本人的慈悲。虽然叔柳很好,但是,但是,我真的好难过。看完只觉大梦一场终,醒来空落落。真的好心疼,其实大家的结局都很好,但我还是很难过。可能是因为一些,情在意同而心不通,命中注定的相误吧。那么真挚,那么深沉,那么美好的爱与情啊,那么那么好的人啊😭

大风刮过拿捏分寸真的恰到好处,迷雾阵布得很妙,是那种细细捋可以发现的原来是那么深的情,它有存在合理性,却不易发现,但是足够让你发现,但是又非常具备迷惑性,不愧是古耽第一人称第一人,真是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啊!

网文里大多数第一人称文很多就是没有把握住度

,描写太明显、太过了,容易矫情。和皇叔相比,很多人对这个度的把握都太过了。

而皇叔拿捏住这个度,突出景卫邑人设,又营造出水汽茫茫的苍凉意境,一种无奈的命运无常 浮沉不定之感。

可就是在这无常的世界中,却有那么几分真真切切、深深刻刻的人情,就显得非常悲凉动人、温暖伤感。


评论(9)

热度(81)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